今天没有翻译内容,聊几种常见逻辑谬误。

本文共计 2972 字,预计需要 9 分钟。

各位新老读者朋友们好,第一次以非翻译内容和各位见面,首先想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们过去的支持,转发和互动,它们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临时加更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半个月前发布的《4. 跨性别权利:消除女性人权》忽然在这两天被大量转发,评论里展开小规模辩论。看到反对观点的立论让我的思绪回到上一篇公众号被大规模攻击的文章《男性真的是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吗 ?—— 探讨男权反扑的多重面貌》的评论区里的相似情况:论证过程充斥着逻辑谬误。当然,这个判断并不意味我的过往个人表达里从未有过逻辑谬误,而是发现短短 145 个字就能集结五个经典谬误集合的兴奋远大于诧异,所以想借由五个逻辑谬误解析和朋友们聊聊如何快速识别自己和对方观点中的逻辑谬误并进行修正。《抹除女性》新一章内容推迟到周三发布。

为保护自称一辩的当事人,已将原评取消精选公开,不过保护名额有限,这篇文章发布后如果遇到自称二辩,三辩,四辩的辩护大队就不会隐藏ID了

评论原文(只排版):

跨性别者为我方辩护·一辩:

海外的 terf 叙事脱离本土实际情况:国内的跨性别,在诸如社会资源分配、医疗、教育、就业、言论等权益/权利,以及诸如使用公共空间、体育竞技、交友、性行为等活动的实际行为倾向、实际行为能力,以及实际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较之海外跨性别群体,可比性甚是微小。若贵号的目的是在本土宣扬排跨女权主义,那么仅翻译海外文献,却脱离本土实际情况地针对跨性别群体进行看起来“事实性”的描述以及评判,是一种学术懒惰,且陷入了群体刻板化&抨击稻草人的逻辑谬误(通过论述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否定贵号全部内容,避开海外舆论场,贴心为你总结)。

1忽视本质相似性谬误(Surface Difference Fallacy):

  • 定义只关注比较对象间的表面或次要差异,忽视或低估比较对象在本质和关键特征上的相似性,基于表面差异得出错误或误导性的结论
  • 原文:“ 国内的跨性别,在诸如社会资源分配、医疗、教育、就业、言论等权益/权利,以及诸如使用公共空间、体育竞技、交友、性行为等活动的实际行为倾向、实际行为能力,以及实际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较之海外跨性别群体,可比性甚是微小。 ”
  • 分析:一辩手认为,国内和海外的跨性别群体在诸如社会资源分配、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因此不能将海外的跨性别议题直接套用于国内。这个观点刻意无视跨性别议题的巨大普遍性即基于生理性别的压迫,剥削,歧视和刻板印象;身份认同的社会构建论;对女性身体的性物化;「性别红利」论的反向性别歧视等等

2回避谬误/红鲱鱼谬误(Red Herring)

  • 定义通过引入无关或次要的论点来分散注意力,从而避开对主要问题或论点的讨论和正面回应,这个谬误的名称源自一种旧的猎犬训练方法,即用红鲱鱼的强烈气味引开猎犬,进行嗅觉训练。
  • 原文:“国内的跨性别,在诸如社会资源分配、医疗、教育、就业、言论等权益/权利,以及诸如使用公共空间、体育竞技、交友、性行为等活动的实际行为倾向、实际行为能力,以及实际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较之海外跨性别群体,可比性甚是微小。”
  • 分析:通过强调国内外跨性别群体的差异回避针对跨性别问题的核心讨论,转移了原文的核心观点:即跨性别权利是男性合谋对女性人权的侵犯,对女性身份的抹除,和对女性受压迫历史的无视。跨性别主义既要通过强化刻板印象获得谁更「适合」做女人的定义权,也要觊觎女性处于从属阶层的道德优势地位,还要通过跨性别受压迫的叙事替代女性受压迫叙事

3. 诉诸动机(Ad Hominem)

  • 定义通过质疑或攻击对方的动机,品格或背景来否定对方的论点,而不是直接回应或反驳对方的实际论据。这个谬误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人身攻击,诉诸虚伪,和诉诸动机。
  • 原文:“若贵号的目的是在本土宣扬排跨女权主义,那么仅翻译海外文献 … … 是一种学术懒惰… … ”
  • 分析
    • 一辩手通过假设公众号的立场是“排跨”,将公众号推到仇跨的极端对立面,接着使用 “只翻译海外文献” ,“学术懒惰” 等暗示性字眼批判公众号翻译内容毫无价值,并未提出任何针对文章论点的理论反驳。
    • 首先,跨性别女权主义批判和 TERF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复杂且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无数学术著作和论文,后者是排除异见的噤声和污名化的手段。
    • 其次,“只翻译海外文献”的评价令我一头雾水,中文文献无需翻译就能阅读,翻译既然是两种语言间的信息转换势必涉及非中文语言,这个翻译公众号作为媒介又何以存在 “学术懒惰” 呢?

4. 以偏概全(Hasty Generalization)

  • 定义忽略样本的代表性和结论的广泛适用性。草率地基于有限或不具代表性的证据得出普遍结论,容易导致错误和误导性判断。
  • 原文:“仅翻译海外文献,却脱离本土实际情况地针对跨性别群体进行看起来‘事实性’的描述以及评判,是一种学术懒惰。”
  • 分析
    • 首先,一辩手假设女权主义跨性别批判的著作全都在对针对跨性别群体进行看起来‘事实性’的描述以及评判,拒绝承认作者阐述和论证的客观性。
    • 其次,一辩手还断言翻译海外文献并据此进行评判就必然和本土实际情况脱节。
    • 两者都是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全然否认可能存在与本土情况相关联且符合事实描述的内容。

5. 稻草人谬误(Strawman Fallacy)

  • 定义: 指故意故意歪曲,简化或误解对方的观点,使其变得更容易反驳或攻击。这个谬误的名字源自制作一个稻草人来代替真实的对手,因为稻草人比真实的对手更容易被击败。
  • 原文:仅翻译海外文献,却脱离本土实际情况地针对跨性别群体进行看起来‘事实性’的描述以及评判,是一种学术懒惰且陷入了群体刻板化&抨击稻草人的逻辑谬误
  • 分析:该段落指责本公众号将海外 TERF(排跨女权主义)叙事在不加考虑本土的情况下直接引入本土,认为这是“学术懒惰”和将跨性别“群体刻板化”。

    事实是《性别之痛》《变性帝国》《双重思想》三本书中都详细考证了跨性别主义及其前身变性主义的理论发展,治疗技术,产业化,以及立法变革,并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医疗和完整性伦理等层面,通过大量案例和研究成果和对其展开女权主义批判,它们绝对不是学术懒惰,学术懒惰的作品是不会成为跨性别批判作品的开山之作和中流砥柱的。

    关于“将排跨主义不加考虑的引入本土”,我想说 “挺跨”的跨性别诊断和治疗流程,用性别身份认同取代生理性别;对天然女性的性物化及使用侮辱性称呼;为跨性别辩护的话术「生在错误身体」「挥刀向更弱者」;对任何跨性别批判的攻击,包括 TERF 一词的大面积使用,无一不是对欧美模式的一比一复制粘贴。

    此外,国内开展的跨性别研究曾接受来自无政府组织和海外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例如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全球平等基金(Global Equality Fund)等。上述内容都足以驳斥”脱离本土实际情况地针对跨性别群体进行看起来‘事实性’的描述以及评判”的观点。现实中被不加考虑全盘引入的是人们,特别是女人,有义务对跨性别者展示出被道德绑架的宽容;颠倒生理性别压迫关系的跨性别叙事;以及利润丰厚的跨性别产业

    因此我非常不赞成一辩手在谈论本土情况时选择性失忆,并且一辩手对稻草人谬误的贴心总结也有误

有关逻辑谬误的浅显分析到此结束,如有错误之处请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开设这个翻译公众号的初衷是为和我一样对跨性别叙事持好奇或怀疑态度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女权主义批判性思辩空间,欢迎大家在后台和评论区留言。倘若朋友们喜欢这样短文,不嫌弃我的白话文笔,我会在 #今天不翻译 系列下分享公众号收到的遍布逻辑谬误的男权笑话。

最后一个推荐阅读,一本短小有趣的逻辑入门读物:《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